龍目雙井

大樹鄉地下水水源潔淨甘美遠近馳名,尤其是龍目井滲出的泉水,更是甘美無比,現在雖已不再作為飲水來源,但早期家家戶戶都仰賴該井挑水食用,村民也流傳有趣的約束,就是龍目井「可以在井中洗腳,不可以在井中洗手」,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就被列為台灣名泉,聞名全省。

基本資料

地址: 高雄縣大樹鄉龍目村
電話: 07-651-2003 (大樹鄉公所)
消費情況: 無
開放時間: 不限
適合年齡: 不限年齡 適合朋友、青年、家人前往 交通路線: 國道10號下嶺口交流道,往右走台21線省道

  龍目井因兩口井的排列位置,頗似龍的雙目而得名。根據鳳山縣誌:「阿猴林內竹仔寮,為小竹橋、觀音山莊交界,兩井相通,狀似龍目,故名」。又據地方耆老們說:「龍目雙井所在地,山脈形態就像龍頭,背後綿延的山巒就像龍身,兩口清澈的天然井正像龍目。」
  龍目井因水發跡形成聚落,稱為龍目井,這個地名從漢族移民至此就一直沿用至今,世世代代村民也都全部飲用龍目井的水源,泉水甘美無比,民間有「若食大樹水,無肥嘛

嘛會水(美)」之說。
  龍目村因水質佳,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曾經在大樹設廠製造品質優良的啤酒,台灣光復後,恆義食品公司至龍目村設廠生產聞名全省香嫩好吃的中華豆花、豆腐,竹寮山礦泉水也來自龍目村且大發利市,知名的永豐餘造紙廠沒有龍目村純淨的水質,就沒有辦法造就它一流的紙質。

  龍目井位置在龍目村的中心點,今仍尚存可見的為當地所稱的「大井」,為一天然井,約50坪大小,目前已不供應食用水,但泉水仍源源不絕、四季一樣。村民為感天恩,目前埋管將泉水引至對面的龍安宮供善男信女飲用,傳說可以治百病。
  龍目村東界大樹村,西界小坪村,南界竹寮村,北界興山村,先民初分居於中坑、北勢坑、南勢坑等3處高地,後因交通狀況改善,居民漸移至平地,3個部落自然結合成村落,台灣光復後改名為龍目村,有居民2千多人,多屬閩南籍,以務農為主,以蔡、陳、謝、黃姓居民為多數,村內設有龍目國。
  除大樹鄉龍目井外,全省各地還有多處龍目井,高雄市龍目井位於鼓山區龍井里龍泉寺側,清時為鳳山八景之一,號稱「龍岩冽泉」,水質甘甜,汨汨不涸,出水量可供當地數十甲耕地灌溉及居民飲用,至今仍供應左營海軍眷村及寺廟飲用。彰化縣龍井鄉龍泉村也有龍目井,相傳該井的泉水湧自一棵老樟的樹根中,先民開拓台灣已經發現,泉湧起數尺,如噴玉花,山下田數畝,皆資此泉灌溉,居民也以色青味甘的泉水為飲用水,龍目井現以水泥修造,但已難見當年盛況。
  了解龍目井的來龍去脈,最好的方法是親自走訪龍目村,自行開車可由連接第1和第2高速公路的國道10號下嶺口交流道,往右走台21線省道,平面道路則走台1線省道往鳳山、屏東方向,至高屏大橋轉左接台21線;騎乘機車從台1線、台22線、縣道186,都可接台21線;搭乘火車則由九曲堂火車站下車,再搭計程車前往。
高雄縣大樹鄉有一處聞名全省的「龍目井」,傳奇故事膾炙人口,古早,村民之間匪夷所思相互約束-「可以在井中洗澡,不可以在井中洗手」,流傳至今,即使已經逐漸荒蕪,大家仍信守這樣的承諾。該座山脈滲出的泉水,甘美無比,恆義的中華豆花、竹寮山的山泉水廠為此大發利市,永豐餘造紙廠沒有當地的純淨水質,就沒有辦法造就它一流的紙質。光復前日本也曾經在附近製造品質優良的啤酒廠,聞名的當地甘泉水的確其來有自。
多年前,高雄縣政府擔心龍目村四百多戶村民,長年使用山泉水,萬一水源受到汙染勢將影響大家的身體健康,特地核撥一百多萬元,擬安裝自來水管,全部改換為簡易自來水,享不到社區民眾群起反對,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迄今,當地的山泉水仍深深的吸引高屏地區飲茶者的喜愛,絡繹不絕開車到此取水。
自然形成在山腰下約有五十坪大的「龍目井」,在村民的心目中,不啻是土地神賜予他們的聖品,這一座就在北極殿旁當地人俗稱的「大井」,雖然已有十多年無人再進入挑水,但傳奇故事不斷,由當地耆宿口中娓娓道來更覺有趣。
龍目村長謝坤淞說,百年前,龍目村在多年大旱之後,全村不勝苦惱,為了生存,許多人紛紛舉家遷徙,就在這樣的時刻,突然在中坑附近山腰崖壁中滲出泉水,匯聚在山溝中,形成一口天然井,每天的流量足夠二千多村民飲用,解決了旱災之苦。
由於「龍目井」的降臨,大家非常珍惜,涉水進入深處挑水,赤腳難免泡在水中,混水摸魚洗個腳沒有明顯的證據,無人理會,倒是彎腰在水中洗手卻一目了然,則會引起公憤,也因此激發出上述可以洗腳的傳言。
以八十三歲的社區理事長陳仲義更指出,光復前,高雄旗津發生大瘟疫,神明指示,必須配合取得「龍目井」的淨水來化解,經過多方尋找,才發現大樹鄉這一處桃花源地的龍目村,也使得「龍目井」更加揚眉吐氣。
最玄的是,陳仲義親身經歷了一件大事;他說,鑑於「龍目井」是神所賜予的,如有不潔的婦女涉水進入挑水,水源不久會產生變化,不僅轉化為茶褐色,附近更莫名奇妙的孳生無數小蟲游走,除非請來道士化解,否則井水無法恢復原狀,也因此大家嚴守戒條,不潔的婦女來此挑水,必須請人代勞。
當地除了有這一口大井外,謝姓人家屋後也有一口小井,兩井遙遙相對,夜晚會發亮光,遠處觀望猶如一對龍的眼睛,也因此「龍目」村之名大噪,加上耆老的這些傳說,層層的神秘面紗,吸引更多的人想一睹廬山真面目。
如今的「龍目井」水量銳減,水中已長滿青苔,乏人問津,社區惟恐小孩戲水,發生意外,特地以鐵絲網圍住,謝坤淞認為,為保留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及另類古蹟,實在有必要永續加強維護保存,正透過和鄉長曾英志等人研議中。
龍目井

 在一處偏遠的村子,那裡有一口深井,是全村子共用的。早前的風水師說它是一隻龍的眼睛,所以它就叫作龍目井,村子的名字也叫龍目井,自然,住在那裡的人,大大小小都叫作龍目井仔人。
 一般天晴的日子,這口龍目井是太陽,有時是月亮和星星最接近小孩子的地方。如果是大白天的正午前後,太陽會慢慢地、慢慢地移到井邊,再滑進井裡洗個涼澡,洗得金金亮亮,洗完之後也是慢慢地、慢慢地爬上井邊,再回到天上。
 在龍目井長大的孩子,平時都得幫家人到井邊打水回家燒洗。這些會到井邊打水的小哥哥、小姊姊,他們都練就一手打水的好功夫;看他們用一隻把手綁著長繩的水桶,垂放到井裡的水面,讓水桶靜止不搖晃時,隨即握繩頭的手,用力一抖,水桶就翻半個筋斗,手再往下一鬆繩,整個水桶就喝滿水,而又反被井水吞沒。這時候拉起繩子,一桶滿滿的水就打上來。這除了常跟著去的小弟弟、小妹妹,特別為手一抖、水桶就翻筋斗的動作羨慕不已之外,外地來的人一時也是學不來的。
 有時候打水的桶子閒在那裡,又是太陽正好在井裡泡涼,小弟弟他們就會偷偷跑去,試著想用水桶把太陽撈上來。這樣的野心,可說是比喻成夸父逐日也不怎麼為過的志願。在龍目井長大的小男孩,沒有一個人沒試過。也因為如此,常常有些小孩興奮得手腳一時變笨,不但沒撈著太陽,把水桶連繩子都弄掉到井裡。找來的大人,一邊罵,一邊用晾衣的竹篙,一頭綁個鐵線鉤,把水桶和繩子鉤上來。當大人問為什麼來玩打水?沒有一次小孩向大人說過實話,承認他們是因為想撈太陽。其實不用說大人也知道,他們不就是這樣長大的嗎?他們怕說出來,一時丟了做大人的威嚴吧,特別是當爸爸和阿公的人。
 天晴的夜晚,天上的小星星也會來井裡打水,但是他們總是先玩一陣水,玩飽了之後,才想到要打水回到天上。農曆初一、十五,還有前後的幾天,月娘路過龍目井的時候,她也會來到井邊,探頭照照她的臉,整整她的妝。
 當生活在台灣的人,三餐已不再怎麼吃米飯時,龍目井的小孩長大後,一個一個離開龍目井到城裡去了。留下來的人,一個一個變老了,沒有力氣去井頭那裡打水。好在自來水來了。然而,這口龍目井也從老花而漸漸變瞎了。
 從此,太陽公公、月娘和小星星也就不再下來了,他們永遠留在天上,和小孩子離得遠遠、遠遠的…… ●

龍目井係取地形龍脈的雙眼位置,鑿井得泉而命名。鳳山市的龍目井,位在赤山社區的文山里文山路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門口西側民防指揮中心圍牆外;以及文育街八十號玄天宮左側,各有一口古井,相傳已有二百年的歷史。赤山耆老指出,當初是因一名唐山來的地理師,在赤山庄受到庄民熱忱招待,臨走時,決定回報,乃詢問庄民:想喝好水,或出賢人。庄民開會決議是:出賢人,只庇蔭一家人;倒不如喝好水,全庄受惠。地理師乃決定二處山腳下,開挖得泉,甘甜清涼,成為早期赤山庄民製作「赤山粿」的秘方之一。兩口龍目井水源終年不竭,現仍供應附近住戶取用,但已加設不銹鋼蓋,以策安全。家戶取水,採馬達插管,抽送到家中,不必像以前挑水那麼辛苦。
高雄縣 大樹鄉 龍安宮 龍樹尊王
大樹鄉龍目村七鄰七六號
高雄縣 大樹鄉 北極殿 玄天上帝
大樹鄉龍目村十鄰一○七號
高雄縣 大樹鄉 代天宮 五府千歲
大樹鄉龍目村龍目路一一二之一號
高雄縣 大樹鄉 祖師府 達摩祖師
大樹鄉龍目村龍目路一三○之十六號
高雄縣 大樹鄉 孫真府 孫臏仙師
大樹鄉龍目村龍目路二二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d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